6月28日至7月5日,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甬向未来”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宁波五地乡村。他们从城杨村特色文旅的艺术蝶变,到利民村湖光山色里的“银发宝藏”、童一村历史肌理的复原焕新;从新张俞村“六色浪漫”的破局探索,再到千年进士村走马塘的文脉新生——在实践团为期八日的五村密集访谈与实地踏勘中,一场聚焦“乡村运营官CEO”的深度调研,揭开了宁波乡村振兴的创新引擎:深耕在乡村一线的专业的乡村运营官CEO,正是这场变革的灵魂“魔术师”。他们是激活乡土基因、链接现代市场的关键枢纽;他们以市场化思维和专业化运作,为古老村庄注入“运营魔法”,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
(图为走马塘村运营官虞燕在作乡村振兴经验分享)
发掘乡村内生力,精准识别乡村资源并锻造特色IP文化,是运营官们助力振兴的第一重魔法。在群山环抱的城杨村,运营官朱金丹敏锐捕捉“艺术赋能”的契机,将偏远山村的竹林溪流与艺术创意结合,打造出年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的网红艺术聚落。新张俞村乡村运营官丁睿从乡村古建筑群资源入手,力求打造六色叠韵的小众浪漫目的地。利民村运营团队深挖“银发资源”与“湖光山色”,将老年腰鼓队打造为特色文化IP,激活“夕阳经济”。童一村则聚焦“宋韵山色”,复活天童老街“一庙一老街,二社十二井”的历史肌理,成功跻身国家3A景区。走马塘村运营官虞燕,紧扣“中国进士第一村”的千年文脉,打造“走马迎鹤”特色研学品牌。
(图为历史可追溯至宋代的童一村天童老街风貌)
夯实乡村发展力,将蓝图变实景的系统架构、全链掌控,是运营官们助力振兴的第二重魔法。童一村团队统筹3.6万平方米农房改造,活化老街并精准引入宋韵茶肆、农事体验等特色店铺,构建活力商业生态。利民村团队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修复史湾祠堂、清光斗墙,科学规划2800亩丘陵发展四季果园,并引入湖畔精品民宿,实现资源高效开发。新张俞村运营官丁睿提出创新的“运营前置”理念,在引入二三产业前即规划如何减少负面影响、实现共赢,其“六色浪漫目的地”蓝图正通过古建活化、村咖营造、国风市集等逐步落地。
(图为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新张俞村俞氏宗祠)
联结乡村创造力,运营为民、运营惠民的共同体缔造机制,是运营官们助力振兴的第三重魔法。成功的运营必然构建深度惠农机制,让村民担纲主角、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童一村建立深度惠及村民的“百姓经济”模式,确保村民成为文旅发展主体受益者,推动村级收入突破260万元。利民村支持组建老年腰鼓队,让长者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参与的主角。城杨村运营官朱金丹,通过引进窑炉面包坊等业态外来商户与产业,直接创造百余就业岗位,显著增加村民与村集体营收。“过去晚上村里静得可怕,现在咖啡馆开到十点还坐满人。”城杨村村民杨阿姨的感慨,道出运营官模式的“共同体”意识,是运营可持续的根基。
焕活乡村生命力,精准导流、链接资源的超级跨界整合术,是运营官们助力振兴的第四重魔法。走马塘虞燕团队,着力打造特色研学基地的同时,借力村民陈奶奶的“进士糕”,不断塑造走马塘的特色教育文化名片。童一村借势宝瞻公路等外部资源串联天童寺,构建旅游共同体,有效对接外部市场与客源。利民村通过优化901路公交接驳、小红书等新媒体话题营销,使都市客源增长超300%。
(图为利民村特色湖滨风貌)
深入田间地头,触摸振兴脉动,“甬向未来”实践团的学子们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能力淬炼。在城杨村,目睹一个集体经济曾不足10万元的贫困山村,在朱金丹团队手中蜕变为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游客如织的艺术胜地,学子们深感震撼。当听到朱金丹诉说引进商户前“一到晚上村子就一片死寂”的困境,又见证如今溪畔的生机盎然,运营的力量不言而喻。在新张俞村俞家古建筑群,斑驳的马头墙与现代空调外机形成的刺眼“割裂感”,以及村民为增收将老屋租予附近工厂工人带来的发展掣肘,让学子们真切体会到丁睿推行“运营前置”与古建拯救计划的迫切与艰辛。走马塘村陈梅军奶奶一块块承载着进士文化的“进士糕”,不仅让学子们品味到传统美食的创新,更领悟到文化IP如何接地气地转化为村民增收与村庄传播的载体。
“坐在教室里,很难想象乡村振兴面临着如此具体的挑战:古建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张力、老龄化与产业导入的难题、短期收益与长远品牌的平衡、网络差评对实体的冲击……”,实践团队长任政霖在实践日记中写道,“但更让我们振奋的是,运营官们用智慧与情怀,在重重制约中闯出了新路。”
(图为实践团队长任政霖在作访谈记录)
乡村振兴,既需守护历史文脉与生态本底,也需拥抱新思维、链接新人群、创造新价值。专业的乡村运营官CEO,正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变量”。实践团成员平树凯在访谈手记中写道:“运营官是古村的‘首席翻译官’,他们将乡村的美转译给每一个关注乡村振兴的人”。他们以市场化运作盘活沉睡资源,以专业化能力推动项目落地,以深植乡土的情怀构建利益共同体,以跨界思维导入持续活力。
点石成金,助力振兴。城杨的艺术新生、新张俞的“六色浪漫”探索、走马塘的千年文脉重光,无不是运营官们挥洒才智、破解难题的答卷。他们为宁波的绿水青山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运营魔法”,正奋力绘就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八天时间里,这群年轻人日均步行3万步,整理访谈文稿等数据资料50余万字,他们不断修正原有调研框架,深化对“资源精算-IP打造-策划引领-项目落地-利益联结-流量导入”这一运营闭环的理解,力求使调研成果更贴合乡村实际,更具应用价值。实践团成员李佳韩感慨道:“在烈日下生长出的这些“沉甸甸”的果实,是象牙塔外最珍贵的收获。”
(图为“甬向未来”实践团与新张俞村运营官丁睿合影留念)
宁波工程学院“甬向未来”实践团的调研步履仍在继续。这群心怀热忱的青年学子,将带着对乡村运营官作用机制的深刻洞察,带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敬畏与憧憬,继续解码更多宁波乡村的振兴密码,以青年智慧与担当,为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思考与力量。他们的实践证明,青春之花,唯有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田野上,才最为绚烂。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