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颐斋砚铭——中国画史札记砚拓篆刻展”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云在楼开展,该展览不仅囊括了中国画史札记的书法原作,还展出了精美的拓片、篆刻作品、砚台实物、印章以及相关的绘画图片;该展览将持续至6月20日,欢迎广大书画爱好者前来观展。
展览现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金石以其不朽之质,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与辉煌。自古以来,“书于竹帛,镂于金石”,金石不仅是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寄托志趣的载体。
而砚铭则以砚为纸,刀代笔,铭为墨,从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在端砚上所刻的“润以德,式以方,绕玉池”,到清代藏砚名家黄任诗句中的“青花白叶蔚蓝天,古款新铭小篆镌”,砚铭熔铸金石诗书为一体,铭刻着文人的志趣情感,承载着金石文化的厚重魅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其成为金石学中的瑰宝。
展览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以独特的创新精神,打破常规,巧妙地将“阅读书法”的读书札记形式融入砚铭之中,以砚为纸,以铭为墨,书写了一部别具一格的中国画史札记。这批砚铭不仅借金石永贞以传,又借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学”的新旨,以“阅读书法”之读书札记形式,将中国画史的精髓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件件别开生面的艺术佳作。
在创作中,陈振濂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将中国画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风格以精炼的文字“镌刻”于金石之上,让观者在品味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画史的博大精深。
展览现场
展览全方位展示了“颐斋砚铭”的最新成果。从上古的《夔凤人物图》,到明代的“吴门画派”,直至近代海派的赵之谦、任伯年,如同向观众展开了一幅中国画史的图卷,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陈振濂在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由宁波天一阁博物院供图)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