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奥体中心。前江街道供图
喧闹的金山路两侧,人流似潮向北涌去,朝气蓬勃的宁波市江北区前江街道,又迎来了繁忙的一天。在这条跃动的青春脉搏上,万千青年的梦想在此启航,破浪前行,竞逐星辰大海。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仅去年以来,前江就新引进10000余名大学生在此创业就业。
无论是写字楼里的职场精英,抑或直播间里的网红主播,还是车间里的技术能手,都是前江青年人才集聚的主阵地。年轻,已成为这片区域最夺目的标识,也是加速铺展“创智新天地拥江未来城”精致画卷的后劲所在。
前江街道全景。前江街道供图
从清晨地铁站涌出的年轻身影,到夜晚奥体中心演唱会挥舞的荧光棒,宁波这个最年轻的街道正用新兴的产业生态、创新的服务模式和独特的人文社会环境,构筑起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理想之城”。
而其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一场关于“人才浓度”的变革重塑——这里不仅吸引青年,更让他们“留得住”“干得好”“融得进”。
产业筑基:
新经济生态链的“磁吸效应”
从金山路站到长兴路站,不到1500米的距离,就有20余幢甲级写字楼沿地铁四号线错落有致布局,楼宇总体量超过150万立方米。喜迎四方来客,这个宁波北门户“城市客厅”已崛起为甬城第三大高品质商务楼宇集聚地,勾勒出一幅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画卷。
从金山路站至长兴路站高端写字楼依次排列。前江街道供图
早上8点,从北环高架驱车而下,“00后”白领小李又像往常一样,来到前洋·恒凯科创园内的24小时便利店买了早餐,接着去楼上的企业打卡上班。
当问及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创业就业的首发地时,许多小年轻几乎都会说同样的话:“这里年轻人很多,交通方便,产业生态、配套设施也很完善。”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而现在成了宁波市星级小微企业园的典型代表,也成了青年人才实现梦想的孵化地。
以前洋·恒凯科创园为例,该园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空间租赁、培训辅导、金融扶持、政策引导等“一站式”创业服务,通过“公益性+市场化”良性循环运营模式开展小微企业孵化工作。
前洋恒凯大厦。前江街道供图
园区内不仅配备了创业咖啡吧、书吧、健身休闲区等多元化公共设施,还无缝对接了银行、餐饮、住宿等生活配套服务,全方位满足创业者的工作与生活需求。自成立以来,园区已成功孵化企业超300家,其中包括不少青年创业团队。
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是一家小微公司;空间可大可小,根据需求柔性定制;桌椅一应俱全,拎包即可入驻创业……随着理念的转变,如今前江的小微企业园已不是简单的工厂集聚,而是青年人才创业创新的热土、转型升级的阵地、充满希望的“梦工厂”。
恒凯大厦公共空间。前江街道供图
不远处,宁波亚虎进出口有限公司作为外贸领域的“链主”企业,其60%的员工为来甬就职大学生,平均年龄仅26岁。这家企业不仅为青年提供岗位,更构建了“导师制+项目制”的培养体系。
2023年入职亚虎的“00后”职员吴强,通过学习亚虎一站式新人培训课程,其后又在结对导师Sylvia的带教下,通过跑工厂、谈客户等实操业务,获得了企业2024年度新锐成长奖。
亚虎产业园。前江街道供图
前江街道的崛起,离不开“电商园+工业区”双平台和其“4+3”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力支撑。
汽车零配件、工业物联网、智能装备、时尚健康等四大都市工业与数字港航、跨境电商、金融科技三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里产业与人才的“化学反应”已超越简单的供需匹配,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
洋低空经济智库揭牌。前江街道供图
但街道的“野心”不止于现有产业,更在于布局未来。
此前,中国航空学会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推广(宁波)中心落户前江,着力推进“低空四库”建设,旨在发挥学会顶尖人才根基、高端智力密集优势,赋能地方产业发展,目前初见成效。这一举措直接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才入驻,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颠覆性的产业思维。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前江街道正以更高目标谋划未来。围绕“产城融合幸福前江”的发展定位,街道将持续推进姚江新区开发,加速数字经济科创产业园、金融绿谷中心、宁波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等项目建设,为青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服务破局:
全生命周期的“人才生态圈”
前江街道的创新服务模式,是吸引青年的另一张王牌。但更深层的逻辑在于,这里的服务并非“头痛医头”,而是从青年成长的全周期出发,构建了一个“事业—生活—社交”三位一体的生态圈。
针对青年创业痛点,街道借助智工之家、直播中心等优质平台,通过举办竞技活动、组织专场培训等“组合拳”,提升人才培养孵化整体效能,让广大青年人才在前江展示自己,赢得未来。
宁波(前洋)直播中心选品中心。前江街道供图
曾经,来江北就业的直播新秀李颖琪,面对每天海量的直播数据,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菜鸟”。而在宁波(前洋)直播中心的帮助下,接受了从短视频运营、直播话术到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并在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拿下“智汇江北·创集甬城”宁波市创意电商直播技能群英赛二等奖。
如今,李颖琪的场均带货量达50万元,且已成功孵化出个人品牌(佩奇),并受邀成为浙江纺织学院服装与表演、化妆美容等专业的新媒体外聘教师。“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哺直播中心,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和收获感。”
正是这种“培训—实战—创业”的模式和直播中心等优质平台的“托举”,让更多像李颖琪一样的青年人才扎根这里,与前江共成长。
他们的成功在前江绝非个例。对于刚踏足这片土地的青年人才来说,“生活共同体”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从“漂泊感”到“归属感”的转变。
云谷未来社区云青驿站太空舱。前江街道供图
青年安居工程是前江的“金字招牌”,但街道的用心不止于提供住房,更在于打造“15分钟青年生活圈”。
在星旅社区,那里不仅有青年公寓,还有共享厨房、健身房、自习室等公共空间,甚至引入了24小时无人便利店、智能快递柜等设施。
一位住户感慨:“我在这感受到的不是城市的冰冷,而是社区的温度。”在云谷社区,邻里中心、云之谷共享田园、官山驿共富风貌驿等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标志性项目将城市边角料整合优化,搭建供居民健身娱乐、农耕体验的多元场景,打造了青年人才共治共享的新范式。
云谷社区共享田园。前江街道供图
在此基础上,如何借智借力,更深层次赋能青年人才破土拔节?前江还依托保障性公寓4000多平方米配套用房与前洋商务大厦共享空间等资源,合力打造青年创业平台,共同提升人才服务生态圈。
“目前我们已启动‘青年创业园区’建设计划,组织设计团队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并邀请创业导师团队适时开展创业指导,同时计划引入第三方机构,优化办公环境、丰富扶持政策,为青年人才提供精准创业就业指导,为入驻实体提供便捷实惠办公空间,为优秀创业团队对接融资投资渠道,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梦想之地’。”前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治理创新:
青年参与的“共治样本”
“刚放出20个志愿活动的名额,立马就被抢光了,年轻人的手速真快啊。”这阵子,在前江街道兰庭社区志愿微信群中,志愿服务名额经常被“秒杀”,兰庭社区党支部书记葛志欣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了“带节奏”的中坚力量。
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去青年夜校“充电”,周末去当志愿者……这样充实而又忙碌的生活仿佛成了前江青年人才生活工作的日常,透过青年夜校、社区志愿者群等平台,他们得以窥见社会治理的多元面貌与深层逻辑,让自己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主动迈向了服务社区、回馈社会的广阔舞台。
前江街道开设青年夜校。前江街道供图
在118工业社区,“青年观察员”制度让青年直接参与社区治理。例如,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青年议事会提出了“电子围栏+积分奖励”方案,被街道采纳后,乱停放率下降了60%。这种“问题导向—青年提案—政府执行”的模式,让青年感受到“被需要”。
在云谷社区,95后青年调解员吴强强带领的7人团队(含社工、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用年轻人独有的方式化解居民矛盾。他们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为理念,成功调解了120余起纠纷,其中不少案件通过“茶话会”等创新形式化解。一位居民感慨:“以前觉得调解是‘和稀泥’,现在发现青年调解员真的懂我们。”
吴强强为居民调解。前江街道供图
如今,在“青年人才集聚社区”的聚力打造下,前江“人才集聚”的步伐不断加快,内核不断提升,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我们启动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行动,优化做好青年人才‘引育用留’文章,为青年人才成长给政策、建机制、搭平台、精服务,支持他们在前江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全面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和青春先锋作用,助力前江打造新经济发展高地。”前江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实体化运转“青年人才产业社区”,将为辖区注入更多优质的“新鲜血液”。
从前江的清晨到夜晚,从产业园区到社区客厅,这座年轻街道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服务和包容的文化,书写着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动人故事。这里不仅吸引青年,更让青年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正如一位在此创业的青年所言:“前江的魅力,不仅在于机会,更在于它让我们相信,青春可以在这里扎根、绽放,并最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