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一位茶农与200亩荒山的三十年“对话”

2025-04-22 12:35:47 编辑:孙薇 责编:徐佳艳

4月22日清晨,在宁波宁海深甽镇岭下村的一片茶山上,胡亚成伸出灵巧的手轻轻捻住一芽两叶,笑呵呵地递过来:“你看这个‘旗枪’,现在正是最娇嫩的时候。”

“旗枪”,茶农对优质茶芽的称呼——尚未舒展的嫩芽如枪,微微张开的叶片似旗。

这份满满的自豪遍布胡亚成身后的茶山,绵延无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片如今生机勃勃的茶山,在多年前曾是一片荒芜之地,改变它的,正是胡亚成。

采访对象 供图

时间回溯到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亚成得到一个消息——村里一丘平均海拔六百来米的200亩茶山无人承包,荒废了。

“可惜呀!”深甽人似乎天生就与茶有着不解之缘,从小在茶山间长大的胡亚成,被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再加上,她的丈夫从20岁起开始学习制茶,也与茶叶有着解不开的缘分,于是,她们俩决定承包茶山,为岭下村的茶叶寻找一条新出路。

“当时,我借了5000元钱,开始了酸甜苦辣百味杂陈的种茶制茶不悔路。”说起这段故事,胡亚成仍感叹万千。

然而,梦想的起点并不浪漫。丈夫虽擅长制茶,却对种植一窍不通;胡亚成也仅凭种植蔬菜的些许经验摸索前行。茶山多年无人打理,杂草丛生,第一年的茶叶产量虽有,但品质之差令人摇头。没有好品质,销售更是难上加难。胡亚成背着茶叶挨家挨户推销,却一次次吃闭门羹,甚至被扫地出门。那一年,茶厂连工资都发不出,她无奈卖掉家中养的猪,勉强维持生计。

回忆起当年的辛酸,胡亚成只是淡淡一笑。她说种茶不仅是谋生,更是梦想。正是这份不服输的倔强,让她一步步从门外汉成长为种茶能手。

采访对象 供图

转机很快出现了。

2002年,宁波望海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了岭下村茶叶发展的困境,邀请茶叶专家陈洋珠前来帮扶指导。

“那是睁眼看到了新世界呀!”胡亚成如此形容。从那里起,她慢慢知道了:“茶树不能当野孩子养,要定时‘理发’、‘加餐’,哪怕茶树睡觉了,也都要操心呢。”慢慢的,她的茶园一步步走上正轨,开始建立自己的种植标准:春季采摘必须控制在日出后两小时内,每株茶树只取最顶端的三片嫩叶……

如此苛刻要求下,胡亚成的茶山一天天变样,2010年,她正式打出“岭峰茶场”的名号。

很多人都说,制茶车间里的胡亚成对完美的追求近乎偏执——为验证“茶叶炒得黄才会香”的传统说法,她与丈夫进行了上百次试验,双手被滚烫的铁锅烫出累累伤痕,最终独创出保持翠绿又不失香气的炒制工艺。

“制茶时要像对待初生的婴儿。”胡亚成说道,“温度每升高一度,湿度每变化一分,茶叶的脾气就全变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让她的茶叶在杯中展现出神奇的一幕——冲泡后,茶芽会如列队士兵般齐齐竖立,散发出清幽的兰花香。

采访对象 供图

稳稳拿捏了绿茶,胡亚成又开始捣鼓红茶。

“发酵工艺如同走钢丝,温度湿度毫厘之差便会导致前功尽弃。”胡亚成还记得,第一批试验品带着令人皱眉的酸馊味,第二批又寡淡如水。在经历数十次失败后,她终于研制出兼具花香与蜜韵的“明雾”红茶,这款茶后来在“中茶杯”全国评比中斩获一等奖,评语中“隐约的花果香”让她热泪盈眶——原来茶叶真的会“开花结果”。

如今,胡亚成的茶叶已通过严格的QS认证,每斤售价是普通茶叶的三倍,却仍供不应求。

站在茶山之巅,胡亚成抚摸着亲手栽种的茶树,眼神温柔。这片曾经的荒山,见证了一个普通农妇如何用三十年光阴,完成从传统耕作者到现代茶艺师的华丽蜕变。在这里,每一片茶叶都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与创新的故事,每一缕茶香都飘荡着土地对勤劳者最丰厚的馈赠。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