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20241214潮涌三江:传承

2024-12-18 11:08:02 编辑:吴杰霞

榜样示范,先锋引领,欢迎收看《锋领港城》。

潮涌三江:传承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保护发展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新风采。

在天一阁博物院古籍修复室里,古籍修复师王金玉正带着“85后”弟子谢龙龙一起修复一本古籍抄本。从16岁开始到现在,王金玉已经从事古籍修复40多个年头。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王金玉:

古籍修好,对我来说就像小孩子一样,自己把它做得很好,就像把一个小孩子培养得很好,有一种成就感。

修复一本古籍要经历拆书、洗书、补书、折页、喷水、剪页、压平、捶书等十余道工序。修复一页毁损严重的纸要耗费几个小时,而修复好一册古籍,一般耗时一两个月,有时甚至需要一年或更久时间。修复古籍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费心耗时的“拯救艺术”。2020年,王金玉收谢龙龙为徒。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王金玉:

我主要还是想把天一阁的古籍修复技艺传承给谢龙龙,能在谢龙龙的身上继续延续下去,这个技艺一直传承延续下去。

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古籍修复师 谢龙龙:

自己能做好的前提下,可以把这个技艺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天一阁的古籍修复技艺。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以王金玉为代表的新老“古籍医生”们保持着对古籍最初的敬畏和新鲜,让“书藏古今”的故事代代传承。天一阁博物院通过古籍出版、数字阅读、开办展览、鉴赏活动、开辟古籍阅览室等多种方式,让社会大众接触到这些珍贵馆藏古籍。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王金玉:

让我们的古籍修复技艺,文化传承一直延续下去。

这是一场特殊的甬剧演出,台上挑大梁的演员们全都是“00”后第九代甬剧传承人。他们是首届甬剧大专班的毕业生,这场演出同时也是他们的毕业大戏公演。

宁波市甬剧团副团长 苏醒:

这次演出的戏是叫《杨乃武与小白菜》,这是我们甬剧当中的一个经典的一个传承剧目,第一代是我的师傅杨柳汀先生,然后第二代是我的师兄郑健老师,然后现在就是轮到他们演第三代的《杨乃武跟小白菜》了,对所以还是有非常传承感。

甬剧从宁波的田间地头孕育诞生,已走过了近200年的历史。上百年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一代代甬剧人的坚守。他们传承文脉,留住乡音。

宁波市甬剧团副团长 苏醒:

我们剧团建团应该有70多年了,在我看来这么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啊,真的是对我是一种就是莫大的鼓舞。我师傅一直跟我说,你要坚守在这个地方,它是一种对戏曲、对甬剧的一种热爱,希望我们下个十年,再下个十年,能有更多的甬剧小花们冒出来。

从老一辈艺术家,到中坚力量的中生代,再到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作为宁波最具地域性和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甬剧也正慢慢变得“年轻化”。不仅一些经典甬剧曲目陆续有了“青春版”,还开发出了沉浸式表演等新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

国家一级演员 甬剧表演艺术家 沃幸康:

每一部作品其实就代表了就是当时时代的一种文化的一种延续,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宁波人的生活、一种精神面貌,希望新的观众能走进我们这个剧场,看到甬剧展示的一个艺术魅力。

近年来,宁波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把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进行捆绑保护,打造“薪火计划”中青年传承人群培养工程,扩大宁波的非遗传承群体。目前,宁波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105项、市级369项。

盘活闲置农房 宁波书写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大文章”

今年以来,宁波聚焦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提低”“扩中”“攀高”协同发力,特别是围绕城乡融合,以闲置农房盘活为“小切口”,书写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大文章”。近日,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暨闲置农房盘活工作推进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

在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一家全新的精品民宿正在试营业。这里原本是村里一片荒芜的地块,只有一间卫生院还在经营。如今卫生院已经搬迁,而空下来的集体资产,在慈城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引来了外来创业者,对闲置建筑进行了一番改造。

花筑奢朴素民宿负责人 苏伟江:

我们每年给村里、镇里一部分的费用,我们现在的民宿还是按照原来的尺寸、原来的地基,换一种面貌崭新的给广大群众。

据了解,近年来半浦村聚焦闲置农房盘活,创新出了“政府引导+新农人创业+经营性增收”、“国有主体+市场化运作+村集体受益”等盘活模式,实现农户与集体双增收,2024年预计经营性收入达到85万元,相较去年增长34%。

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同样通过更新发展新业态,将原有的低效村级物业“腾笼换鸟”创立构城安屿人文聚落,为集体带来每年近80万元的租金。此外,村集体成立安山强村公司,以公司化运作+专业化运营,整合村庄闲置资产,统一流转,统筹运营,激活村庄发展内生动力。

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党支部书记 邬明忠:

专门收置老百姓、村民的闲置房,然后引进农文旅一些产业,乡贤办公、竹编非遗,还有游客驿站,现在网红咖啡吧、面包店到处都是,带动了村里其他一些产业发展和村民的收入。

目前鞍山村成功流转低效农田811亩,收储闲置农房2500余平方米。每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超400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在巩固提升“消薄”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动集体经济项目落地见效,呈现出“结构优、后劲足、乡村兴”的生动局面,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共1818个、占85%,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共1758个、占82%,占比分别比2021年提高8个和28个百分点。启动了闲置农房盘活特色样板村培育工作,全市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13万宗,引进开发项目300余个,项目投资近40亿元。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 沈庆炜:

闲置的时候是一种浪费,利用起来就是资源,第一批有了以后我们反响比较好,每年还是会继续推进。我们打算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点上能够看、市民可以游,可看可游形成美丽的风景线。

感谢收看本期《锋领港城》,下期节目再见。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