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假和五一假期临近,各地即将迎来旅游高峰。
在人流密集的假期出行期间,传染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升高。假期出游,健康先行,请查收这份假期出行健康防护指南,享受美好假期时光。
春假和五一期间易传播的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假期人员流动大、聚集多,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播,尤其在密闭空间内传播风险更高。
流行性感冒: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头痛及全身酸痛,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经飞沫及接触传播,临床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并规范佩戴口罩。
肠道传染病:假期外出就餐频率增加,若饮食卫生不达标,易感染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或接触传播,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通过污染食物或接触传播,表现为呕吐、腹泻,需注意个人手部卫生及饮食安全。
细菌性痢疾:典型症状为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应避免食用未煮熟食物及饮用非洁净水源。
虫媒传染病:正值春夏之交,蚊虫开始活跃。如果前往山区、森林等自然环境,需警惕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叮咬传播,表现为持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野外活动后需仔细检查体表并消毒。
登革热:经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为高热、皮疹及出血倾向,建议穿着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蚊剂。
人畜共患病:假期接触动物的机会增多,例如动物园、农场等场所,需注意避免感染狂犬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
狂犬病:通过患病动物咬伤传播,潜伏期后出现恐水、痉挛等症状,暴露后需立即规范处置伤口并接种疫苗。
禽流感: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可致病,临床以肺炎症状为主,应避免接触活禽交易场所。
旅游出行注意事项
行前充分准备:提前查询目的地疫情动态,规避高风险区域。备足口罩、消毒用品及常用药品(感冒药、止泻药等),按时接种疫苗。慢性病患者应携带足量药物,确保行程无忧。
途中规范防护:密闭空间及人群密集处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注重手部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消毒。咳嗽喷嚏时注意礼仪遮挡,降低传播风险。
饮食安全保障:选择证照齐全的餐饮场所,避免生食及未煮熟肉类。饮用瓶装水或煮沸水,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注意餐具消毒,严防病从口入。
户外防虫措施:野外活动着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防蚊虫叮咬。避免在草丛久留,归家后及时检查全身皮肤。发现蜱虫叮咬应专业处理,切勿强行拔除。
远离野生动物:严禁接触、投喂野生动物,避开其栖息地及排泄物。参观动物园时遵守警示标识,不擅自触摸动物。接触禽畜后及时清洁消毒。
做好健康监测:行程结束后观察身体状况,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如有疫情暴露风险,主动报备并配合健康管理。
特别提醒
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免疫力较低,更应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行前可咨询医生,评估健康状况。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假期不要过度劳累,避免熬夜。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