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张月:欢迎收看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宁波电视台《第1发布》。今天我们的“乘帆三万里 逐浪八千年”宁波海洋文化时空对话系列发布的第四期,来到的是宁波的城市地标——三江口。我们也邀请到宁大的刘教授带着我们一起沿着三江口的水纹,触摸千年古港的魅力。张老师,你好。你好,刘教授。在历史上出现“宁波港”是什么时候?能不能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恒武:三江口(古)宁波港的话,大致是入唐之后形成的,核心港区就是三江口这一带。它是位于这个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正中,同时又是古代东亚海域世界的几何中心。到珠江口、到朝鲜半岛的西岸的汉江口、(到)日本的濑户内海的话,它的直线距离都是差不多的。同时(宁波港是)整个欧亚大陆,东侧海岸线的这港航条件最优越的港口。
地理环境来讲的话,可以说是江海之汇。(从宁波港出发)向西沿着浙东大运河,可以深入绍金衢的内陆,可以到达苏锡常平原。它可以说是从经济上,它跟两浙各地可以同频互动;从人文上,可以跟江南诸城和声共鸣。如果从宁波港向东走的话,(出)舟山群岛,近看星辰大海。向远,我们知道它是海丝东海航线的枢纽,由此它跟日本、韩国的话,在历史上有很多的人文方面的互动。同时,宁波港又是海丝南海航线的最北的节点,那么由宁波港向南可以到达南洋各地,甚至向远方可以抵达印度洋的周边。
主持人 张月:刘教授,我也特别想知道,在古代我们的宁波港都有哪些功能?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恒武:宁波港可以说是集约了多种的功能,其中包括市舶管理、内外贸易,还有物流集散,以及货物仓储、航海祭祀。
主持人 张月: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古代的宁波港也是一个全能型的港口?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恒武:对,这个亭子就是市舶司管理的机构之一,一个设施,叫来安亭。
主持人 张月:那么接下来,我们也打算给大家上点高科技,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当年的宁波港,走!刘教授,您看这里就是我们复原的这个来安门了,对吗?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恒武:对。在古代也被称为市舶门,两宋时期的市舶门 、来安门。我们现在脚下这个位置是来安门内,就市舶门内。
主持人 张月:市舶司是不是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关?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恒武:海关的内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主持人 张月:那当时它的通关流程又是怎么样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恒武:过了这个来安门、市舶门,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的奉化江畔江厦码头具体的景象。
这个古代的外洋贸易船履行通关手续,大致三个步骤。首先是提交公凭,这个就是人的查验,就先要把这个贸易许可提交给市舶的管理人员;第二步是查验舶货,物的检查;然后进入第三个环节移货入库,(把舶货)搬入市舶司下属的市舶库。(当时的)三江口江厦码头它是整个这个东亚海域的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一个集散地。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整个东亚海域世界的CBD。所以就有这句话“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举个例子来讲的话,北宋宣和五年的时候,两艘万斛神舟,还有六艘客舟都是从我们宁波三江口的码头出发前往高丽的。到了14世纪的早期,元代的新安(沉)船,它的出发地点也是我们(这里)。那么在这艘船上(的货物)包括了2万件的青瓷器,800万枚,28吨的铜钱。宁波港还是明代官方,对日勘合贸易的唯一指定口岸。
主持人 张月:刘教授,刚刚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也都觉得古代的宁波港,算得上是港口圈的一个顶流了。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恒武:对,的确是这样。古代的宁波港就世界范围来讲的话,也是一流、顶流的这个港口。晚唐到宋元是宁波港的高光时刻。晚唐时期,宁波港完成了从海疆边城到东亚大港的这样的一个涅槃。在两宋时期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宁波市舶司专控对朝鲜半岛和对日本列岛的市舶贸易 。元代的宁波港和泉州以及广州,就成为元代中国海洋经略的三个支点。从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的这个层面和维度来讲的话,宁波港可以说是宁波乃至浙东海洋文化的“支点”和“引擎”。那么它从物质层面促动了海洋贸易以及渔盐,还有造船业(等)经济层面的发展;另外从精神层面,帮助着宁波塑造了它的开放包容以及开拓进取的城市气质,使其成为中国海洋文明的一个典型代表。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