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数聚病理,智汇共生。7月2日上午,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科技资源对接开放日活动举行,十几位来自高校和企业代表走进中心,一起探索如何发掘病理数据的价值,共绘宁波病理数字产业化新蓝图。此次活动既是推动病理数据高价值转化的关键举措,更是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促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
全省最大的数字病理存储中心
已完成百万张病理切片的数字化
病理学是医学诊断的“金标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作为国内首家政府举办、独立设置、区域服务的病理诊断中心,成立于2011年8月,是贯彻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思路,成建制剥离宁波6家市级三甲医院病理科组建而成。中心目前为宁波市内19家医院提供病理诊断服务,并通过区域远程数字病理诊断云平台,为14家区县级医院和5家对口帮扶医院提供远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和疑难病理会诊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积累了海量的数字病理资源。据统计,2024年,中心共完成送检标本71万余例。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一张小小的病理切片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主任张哲介绍,中心于2013年启动数字病理中心建设,以“数字病理+人工智能”为抓手,现已完成280万张肿瘤病理切片的数字化扫描工作,涵盖胸科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肿瘤等高发肿瘤,建成全省首家百万级全病种数字病理切片库,为病理AI模型的研发与验证提供完整的数据池。
中心目前保存病理蜡块约1105万个,组织玻片1440万张;建成全光纤病理中心,采用华为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总存储容量达到6000T,为全省最大的数字病理存储中心,可实现千人并发、秒级调阅,保障病理业务高效流畅开展。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科教教育与合作交流处副处长范霖表示,此次科技资源对接开放日活动恰逢其时,既是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的宁波举措,更是积极响应市委领导关于“推动我市病理数字化医疗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在病理数智化方面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亟需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发展合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我市病理数字化医疗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量病理数据是科研富矿
将为临床科研提供强大助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病理医生作为“幕后英雄”是如何为患者服务的?一张张病理报告是如何产生的?带着这些疑问,参加开放日活动的代表首先逐层参观了市病理中心大楼,深入了解了病理医生的工作流程。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完成参观后,张哲主任向所有参加开放日的代表,介绍了中心的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他表示,让海量病理数据沉睡是一种资源浪费,病理数据要切实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医疗、学术、产业三方的“智慧协同”,中心对所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持开放的态度,希望能携手社会各界用好这些数据,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交流互动环节,参加开放日活动的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供图
“这次活动让我和我的团队对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有了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发现了很多潜在的科研合作机会。”诺丁汉中国卫生健康研究所执行主任、宁波诺丁汉大学蔡昭教授详细询问了市病理中心在AI方面的应用情况,也分享了他的团队在健康分析与管理研究、数据建模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他表示,后续将会与市病理中心团队进一步对接合作项目和模式,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发展。
上海大学张麒教授分享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病理诊断领域一起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探索的设想。他表示,通过这样的开放日活动,可以和医疗机构近距离接触,有助于探索产学研医的更多可能。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副教授宋光慧表示,以往在和一些医院的科研合作中,获取的病理资料都只有一张病理报告,达不到数据分析要求。如果今后可以通过申请获得相关病理切片资料,相信可以在相关疾病研究方面提供强大助力。
企业参与不可或缺
以“数智病理”构筑健康新质生产力
病理数字化医疗产业的建设少不了企业界的参与,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此次开放日活动也吸引了多家企业参与,主要来自生物医药、AI医疗、数据分析等领域。
“此次参观印象深刻,让我对病理切片数据来龙去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在数字化、AI赋能、数据量方面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宁波博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专家干逢雨介绍,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目前已经与一些三甲医院合作研发皮肤病的高质量数据集和智能体。后续,期待可以和市病理中心在数据标注和智能体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
杭州星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服务部浙江大区客户经理李彬,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公司在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期待和市病理中心在肿瘤临床精准诊断方面有更多的探索。
“未来已来,为推动病理数字化发展,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平台,促进产学研医各要素的深度碰撞与融合共生。”张哲主任表示,病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可显著提升诊断的精准性与时效性,缓解病理医生资源不足的压力。对海量、标准化的病理数据进行研究,也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本质、加速药物靶点筛选、推动个体化治疗迈入新时代。未来,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将积极开放宝贵的数据资源,为各方协同创新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研发应用平台。
通讯员:孙美星 陈倩倩 编辑:张诗晗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