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
梅雨,这一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因梅子黄熟而得名,却常以“黏腻潮湿”的体感让人又爱又恨。作为长江中下游的典型城市,宁波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季,是全年降水的重要时段,也是防汛防涝的关键期。宁波常年(1991-2020年)入梅时间6月12日,出梅时间7月5日,梅雨量272毫米,梅雨期23天。今年宁波于6月7日入梅,比常年偏早。出梅的日子还有多远?
一、出梅的气象密码
在气象学上,出梅绝非简单的雨停日,而是多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梅雨监测业务规定》,宁波出梅需满足以下条件:
1、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在110-130°E范围内,500hPa高空图上,副高脊线的连续5天滑动位置北抬至25°N以北。这一过程意味着暖湿气流的主导权从江南移至华北,雨带随之北移。
2、无雨“窗口期”:区域内有2/3以上的梅雨监测站点,需连续5天以上无降水。这标志着系统性、大范围的梅雨降水彻底结束。
3、干热天气“接力”:出梅后通常伴随气温显著升高,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
值得一提的是,梅雨性格多变,常有“枯梅”(雨少)、“空梅”(几乎无雨)、“二度梅”(走了又回)、“倒黄梅”(出梅后异常多雨)等不按常理出牌的情况,导致梅期长短和雨量分布极不均匀。
二、出梅的“幕后推手”
梅雨的结束本质上是大气环流系统调整的结果。梅雨季,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势均力敌,形成稳定对峙的降雨带。出梅,则是这种平衡被打破的结果。
1、 副高“强势崛起”:随着夏季深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断增强、西伸并显著北抬。
2、 暖空气“攻城略地”:副高脊线稳定越过25°N,意味着暖空气势力彻底压倒冷空气,控制了包括宁波在内的江南地区。
此时雨带“被迫北迁”,冷暖空气交汇的主战场随之北移,宁波从持续的雨带中“解脱”。天气格局“大转换”,由连绵阴雨转为晴朗或多云为主的天气,气温明显攀升。
三、宁波人的“出梅生存指南”
1、防潮除霉收尾战:抓住晴好天气,彻底晾晒衣物、被褥。利用空调除湿功能(室温22℃、湿度50%为佳),避免家具霉变。
2、防暑降温早准备:出梅后受到副高控制,易出现高温天气,体感从“黏湿”转为“蒸烤”,需储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谨防中暑。
3、警惕滞后性灾害:前期持续降雨已使山体土壤含水量饱和,出梅后仍可能诱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需持续警惕。
本周后期,宁波天气从缠绵梅雨转为“多云+午后局部雷阵雨”模式,下周更是会迎来一连串雨水消失的日子,最高气温也蹿升至高温线附近。副高北抬的信号愈发清晰,出梅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编辑:金净
来源:宁波气象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