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央视关注:台湾学生探访宁波奉化雪窦山

2024-12-03 21:54:20 钱奕男 责编:王璐蕾发布:钱奕男 责编:王璐蕾

12月3日,央视《海峡两岸》栏目播出《台胞新足迹 台湾学生探访宁波奉化雪窦山》,报道了两岸文化探访团走进宁波奉化雪窦山,感受弥勒文化。

以下为报道原文——

浙江宁波奉化雪窦山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一直在两岸交流合作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奉化推出弥勒圣坛和弥勒博物馆两处场馆,作为新时代雪窦山弥勒文化的新地标。今天,我们的“台胞新足迹”就一起跟随两岸文化探访团的脚步,走进雪窦山,感受弥勒文化。

雪窦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自2015年获批以来,积极开展两岸基层、文化、经贸和青年交流活动。雪窦山弥勒文化节曾获批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李广志:和合、微笑、慈善、智慧,也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说的奉化弥勒文化。

两岸文化探访团走进弥勒圣坛的大殿。屋顶利用现代科技再现古代藻井,模拟天光,让光影自然落入殿中。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李广志:它的建筑是仿造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藻井,那它的建筑模式也就成了现代和传统文化的一个结合。

一条全屏投影技术打造的时光甬道,将捕捉动态影像与静态建筑完美结合,让探访团沉浸其中。台湾同学不知道的是,他们现在所看到的弥勒圣坛其实是建立在一座废弃的矿坑之上。

宁波市奉化区弥勒文化研究会会员 顾东晓:从室内看过来像一个大树,错落有致,就像真的进入大丛林里面。

宁波诺丁汉大学台湾学生 徐睿泽:废弃矿坑的再利用,就是它把原始状态都保留下来。然后我认为弥勒圣坛它这个设计就是把自然共生的这个观念把发挥很好。

宁波奉化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低碳措施付诸实践。弥勒圣坛过道上的太阳能智能伞一字摆开,让两位台生印象十分深刻。

宁波诺丁汉大学台湾学生 刘亦菲:它的周边就是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地方,是他们是直接用零碳的方式去收集那些电,然后供给游客们使用。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说还蛮有吸引力,也蛮特别的。

去年,两岸青年一同敲响了圣坛内的铜钟。如今,铜钟的造型被巧妙地设计成寓意深远的文创纪念品。在两岸同胞共同栽种的欢喜林中,探访团一同在许愿笺上写下自己的愿望。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李广志:奉化弥勒文化本身就具有这种开放包容这样的特点,以这样的一个线索进行学习探访和实际体验,我们既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两岸同根同源,同时增加了我们之间的这种共同认识感。

来源:央视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