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古籍修复
8月22日,天一阁博物院召开专家评审会,对馆藏珍贵古籍《北曲联珠》修复项目进行了评审结题。该修复成果得到国内多名修复专家高度肯定。
8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一睹这本传世孤本的真容。据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主任、国家级非遗项目“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玉介绍,天一阁藏明抄本《北曲联珠》是天一阁创始人范钦遗留下来的珍贵典籍,距今已有450多年。其作者张可久既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同时也是宁波(鄞县)人。
据了解,张可久的其他著作以各种抄本传世,各大图书馆皆有收藏,唯有《北曲联珠》仅存于天一阁。1933年,由著名学者马廉在天一阁访书发现,并确定为未经问世的张可久散曲集。发现此书时,因为潮湿板结,书本已经难以翻阅。马廉用了两天时间,将书页一层层揭开,并整理成册。但由于当时条件受制,范氏并无能力将之彻底修复,只能束之高阁,以待后人。
历经四百多年,《北曲联珠》身患各种“疾病”,不管是虫蛀、霉变、缺损等的外部损坏,还是酸化、焦脆、板结等内部伤害,统统集于一身,其修复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2021年,天一阁组建修复团队,由王金玉带领徒弟谢龙龙共同修复,期间还多次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线上指导。
谢龙龙告诉记者,由于古籍“病症”复杂,修复过程可谓挑战重重。“首先,要找到材质相近的补纸就不容易,我们是在馆藏500多种纸张中,选配了一种材质及厚度相对接近的竹皮纸。由于单张书叶颜色不均,需染多种颜色的补纸,根据破损处书叶颜色选配修补。而且古籍书叶严重残缺、絮化,部分书叶遇水易碎,修复起来比较费劲,每天只能修补一到两页。”
修复完成后,《北曲联珠》颜色和谐,展阅平整,项目资料完整、规范。在参加完评审会后,资深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潘美娣、朱振彬、阎静书、李大东等一致认为,《北曲联珠》的修复遵循古籍修复原则,实施规范,虽然书叶颜色不均,但配纸得当,修复后的书籍颜色和谐、展阅平整,达到预期目标。且《北曲联珠》书叶集残缺、絮化、板结等严重病害于一身,其成功修复将为国内外同类型珍贵古籍的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王金玉表示,《北曲联珠》是一部具有文献与文物双重价值的孤本古籍,在地方文献以及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修复此书,不仅是继承先贤遗愿、整理乡邦文献,而且对发展与提高天一阁纸质文物保护水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北曲联珠》修复项目也是天一阁首个有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的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作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合作开展“古籍保护与利用项目”其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项目的顺利完成,将为天一阁今后的古籍保护工作开辟创新思路,促进全国古籍保护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记者:张雪午 通讯员:马灯翠 王伊婧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