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开班现场。潮新闻记者 李震宇 摄
又到开学季,浙江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率先“上课”,从“先生”切换成“学员”。8月26日至29日,他们会聚省委党校,参加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研修班集中培训。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如何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成色。近一周全脱产学习培训期间,书记校长围绕这一主题学习先进、交流互鉴、学思结合。
“研修班的举办恰逢其时、主题鲜明,让我们更加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更加深刻理解浙江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现实意义。”学员们表示,研修班为高校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厘清思路,推动高校建设更好融入全国大局和浙江发展。
(一)
面向高校书记校长的集中培训,在浙江近年来尚属首次,其意义不言而喻。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在地方和高校调研、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工作座谈会、专题调研教育强省建设工作时,反复强调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场景中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举办高校书记校长研修班,正是落实举措之一。
省委主要领导不仅亲自审定研修班方案,还讲授了“开班第一课”,为研修班定下了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牢办学治校正确方向,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更好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开班第一课,就能深刻感受到省委对高校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拳拳期待。”台州学院党委书记朱坚说,开班报告鼓舞人心、思想深邃,“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清晰认知高校发展在全省大局中所处的方位,也更加明确自身需要扛起的使命。”据了解,该校把科技创新作为服务区域发展的核心抓手,构建了“研究院+小分队+创新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浙江(台州)模塑产业研究院联合企业研发了全国首套“高效精密多色多工位旋转新能源汽车车灯注塑模具”,有效带动了产业链增值。
当前,浙江的核心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中,关键是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加快破解新的“成长烦恼”。
高校是创新策源地、人才汇聚地、创业孵化地,在建设创新浙江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推动创新浙江建设,高校要扛起担当。回应人民群众对‘家门口就能上好大学’的殷切期待,应用型高校也要攀高峰、争一流。”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建波说。据悉,该校2018年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引进李泽湘教授团队领衔的智能技术研究院落户宁波,并与学校共建机器人学院,形成了由地方政府、高校、研究院和企业组成的“政产学研资用”机器人协同育人创新生态。
学习过程中,每位书记校长都感受到,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时不我待。
(二)
白天上专题课,晚上分组讨论。
4天节奏紧凑、完全沉浸的脱产研修过程,也是书记校长们开阔视野、深度思考、学习交流的过程。
课程表上,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到推动“双一流”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抓好巡视发现问题整改、提高高校选人用人质量等,内容涉及当前我省高校办学治校的焦点问题、前沿问题。
授课人也都是“精挑细选”。其中,既有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也有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省内外著名高校的书记、校长,还有我省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学员们表示,研修班从内容设计、组织方式、整体安排,都充分体现了当前浙江注重实干、实战、实效的浓厚氛围,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很强。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重大平台为牵引,深化践行‘案例就是路径’理念,推动科学研究真正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科技成果高质量、高规模转化。”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全军说。今年该校正着力推进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出、学科攀登等“五大攻坚行动”,做优做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文章。
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与白马湖实验室、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以及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科教融合学院,在探索“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新机制中培养人才、推动创新。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聚合地,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育、平台打造、成果转化和助推发展等各方面积极开拓进取,为落实好“两篇大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办学必须跳出学校围墙。对接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本科教育也不能落下。”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王振洪说,该校正全力构建与地方产业高适配的高校教育发展体系,面向浙江大力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全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大家更加清晰认识到,办学治校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有更大作为。”
(三)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创新浙江,是高校担当作为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准确把握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重大要求,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更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要把“会读书的人”培养成为“会创造的人”,如何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坚持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研修班学员热议的一个话题。
一次次深入研学中、一次次深度交流间,学员们的共识进一步凝聚起来:要运用好拓展好本次研修班的学习成果,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输不起的根本任务。研修班上,省委主要领导也突出强调了这一高校的核心使命。”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说,今后更要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回应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更高期待。
怎么做?该校将继续完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体制机制,通过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推行“美育振兴计划”“体育振兴计划”等办法,破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时代快速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较少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
高校办学,需要更加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地方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径,也是我们办学的主攻方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凯说。该校深化政校企产创研“六位一体”体系建设,“一地一策”助力县域产业发展,让教育链更加贴近产业链、产业链加速带动共富链。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的办学目标也更明确:将服务地方视为立校之本,把建设高水平智库、提升咨政能力作为战略支点。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说,学校致力构建与地方“双向奔赴、多元协同”的生态,近两年组建31支科技服务队,深入50多家企业把脉问诊,推动科研成果精准破解企业痛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扛起责任,展现担当。学员们一致表示,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在讲政治、有情怀、勇作为、重清廉上当好表率,大力弘扬“六干”作风,更好扛起立德树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责任担当,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戴睿云 翁浩浩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