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我省锚定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全力打造“浙里优学”名片,来看今天的《闪亮“浙”五年》。
一早,缙云县章村小学特色音乐课堂上响起了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学用竹筒演奏。校园里也有不少同学们自制的手工艺品。
缙云县章村小学学生 陈瑶:很期待跟大家一起排练,是很高兴的一件事。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记忆中,五年前,这所建在山坳里的小学,还是另一番模样,不仅设施老旧,师资力量也十分匮乏,更没有专职的美术和音乐老师。
随着我省实施振兴乡村教育发展计划,4年前,具有音乐特长的老师马鑫飞调任章村小学校长,不仅办学经费增加了,学校还与青田实验小学结成教共体,通过每学期30节的网上课堂,村里孩子也可以和城里孩子一同享受优质的课堂教学。
缙云县章村小学教师 张楚敏:这样的一个互动课堂,吸收资源的渠道就会更加丰富多彩一些,学生也会有一个多方式的学习。
五年来,浙江全省域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让城镇优质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手拉手”,以优扶弱,提升乡村学校整体水平。各地还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开展主要面向学生的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和主要面向乡村教师的网络研修、名师网课观摩。到去年底,全省城乡教共体结对学校已覆盖所有乡村学校和八成城镇公办学校。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既要加动力、也要减负担。去年起,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科普、文体、艺术等课后服务。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省教育厅组织“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团省委开发2100余个课程,发动12000余名志愿者进校当“编外”教师;省科协组织千名专家进校园,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助力“双减”。
全省还先后建起“名师金课”,开设“浙里问学”免费在线答疑,让名师名导在线服务。
“浙里问学”名师答疑省特级教师 李春波: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们老师都会去很认真地解答,甚至我们也会集思广益,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省教育厅副厅长 陈峰: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学校”、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方式,着力解决城乡之间校际差异过大的问题。让浙江孩子能够“愿学尽学”,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全面实现“浙有善育”、“浙里优学”。
五年来,全省累计建成城乡教共体结对学校3685家,义务教育学校县域办学条件差异系数从0.39降到0.27,为全国最低省份。全省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1.03%,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99.03%,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8.04%。
五年来,全省高等教育学生毛入学率从58.2%提高到64.8%。教育经费从2133亿元提升到2885亿元,全面实现“五育并举”新格局。
记者:高晨妍 姚旭波 金超 赵啸宸 缙云台 文成台 金华台 舟山台
来源:中国蓝新闻 浙江卫视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