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六大亮点,看浙江“十四五”开放之路如何跃迁

2025-11-01 08:19:51 司君伟 责编:朱宁发布:司君伟 责编:朱宁

10月31日清晨,MSCELANA轮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完成5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LNG)加注后缓缓驶离泊位,标志着今年宁波舟山港LNG国际航行船舶加注量突破20万立方米,稳居全国前三。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吴梦凯 摄

五年时间,面朝大海的浙江,能在全球经济的波涛中绘制出怎样的开放新图景?

10月31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向军亮出了一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五年成绩单”——

“十四五”时期,我省对外开放取得长足进步。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浙江锚定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突出抓好平台提能级、枢纽建强、模式创新三件大事,全力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全力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开放环境,切实增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推动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具体看,我省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之路,呈现出六大亮点。

亮点一:开放实力整体跃升

“这五年,我们全力以赴推动外经贸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周向军表示。

从外贸规模看,浙江年进出口总额突破5万亿元大关,出口占全国比重从2020年的14%,提升至2024年的15.3%,跃居全国第二,今年有望突破4万亿元大关。

从经济增量看,增长强劲的动能从何而来?市场采购出口占全国份额高达68.6%,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年均分别增长11%和15.9%,成为拉动增长的“双引擎”。

从吸引外资看,量稳质优。5年累计使用外资731亿美元,超过一半投向了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浙江对全球高端资本的“磁吸力”显著增强。

国际合作,是浙江践行“地瓜经济”理论的开放答卷之一。过去5年,浙江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5398家,对外直接投资685亿美元,覆盖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

亮点二: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浙江的开放,离不开一个个支点强劲的战略平台。

这里有“硬核”的枢纽平台。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户浙江,宁波舟山港保税燃料油加注量稳步增长,全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加油港。

这里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平台。去年12月,《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印发。改革“一子落”,市场“满盘活”。比如,义乌首创的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让更多“全球好物”更方便进入百姓家。

杭州海关副关长陈海鸣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在改革驱动下,义乌出口额从2020年的30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889亿元,实现近一倍增长。

这里有“迭代创新”的试验平台。作为“为国家试制度”的创新平台,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77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28项为全国首创。而从无到有的数贸会,则在客商人数、展会成果等方面实现“四连升”,成为全球数字贸易领域的重要盛会。

亮点三:开放枢纽地位凸显

枢纽建强,是浙江高水平开放强省建设的三件大事之一。如今的浙江,海陆空立体化的开放通道更加畅通,枢纽链接全球的能力前所未有。

海港方面,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实现“五年四级跳”,跃居全球第7。而不久前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的开通,更是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浙江。

陆港方面,现代的“钢铁驼队”再次升级。目前,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已累计开行超1.3万列,开通线路达到26条,辐射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成为连接“浙江制造”与亚欧市场的重要桥梁。

空港方面,随着宁波机场三期、丽水机场、嘉兴机场的建成,全省运输机场达到9个。浙江的“空中走廊”更加繁忙了。目前,已开通国内首个“多层结构+智能化”国际航空货站,稳定运营的国际全货机航线有54条,其中洲际航线26条,航空货邮量达107万吨。

亮点四:开放布局持续优化

浙江的开放,是着眼全局的深度融入。

一方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5年来,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比提升至52.6%。意味着浙江每出口2元商品,就有超过1元去往“一带一路”沿线。

另一方面,长三角区域协同开放走向深入。比如,实现了浙沪跨港区供油,深化长三角油气交易市场期现联动。再如,海河联运形成了以嘉兴港为中心、辐射长三角的五大海河联运通道,高等级航道达1781公里,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通江达海。

同时,浙江正推进义甬舟、金丽温开放通道建设,强化多式联运网络拓展。江海联运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开通10条大宗散货直达航线和6条集装箱航线,覆盖长江沿线17个亿吨级港口,形成以“江海直达”为特色的水水中转运输体系。

坐标收放间,一个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徐徐展开。

亮点五:开放主体活力彰显

民营企业是浙江开放最活跃的因子。

龙头企业“顶天立地”,10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22家企业进出口额超百亿元。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全省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首次突破10万家,达到12万家,占全国近五分之一。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曙明分享的一组数据,印证了浙江开放主体的活力:“十四五”期间,我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项目超2400个,中方投资额超370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已成为我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等一批境外园区成为推动浙江民营企业优化全球布局、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外商投资的持续活跃,是浙江开放引力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浙江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超8万家,世界500强中,已有208家在浙江投资。

亮点六:开放环境更加优化

高水平的开放,最终要体现在一流的环境上。

在浙江,货物进出更快捷。海关在全省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模式,让无需查验的进口货物可直接提离口岸,出口货物可直接装船作业。

在浙江,企业享惠更高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浙江最主要的应对举措,就是聚焦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帮受损的企业挺过去、把失去的市场补回来。其中,有不少真金白银的投入。

比如,累计向外贸企业发放贷款超8600亿元;高速公路货车通行费优惠额达14.6亿元、惠及超8100万车次;为重点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46亿元、缓缴社保费约14亿元。

在浙江,人员、数据的要素流动更优化。实施外国人过境免签等政策,前三季度入境外籍旅客增长了14.1%;对电子商务、清结算2个行业的数据出境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对Alipay、连连支付、PingPong等跨境数字支付领先企业加速培育。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面向未来,浙江已瞄准新目标:将以正在编制的《浙江省“十五五”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规划》为引领,努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内外高效联动,深化“四港”联动,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买全球、卖全球”,打造一流开放环境,不断迭代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持续推动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为全省、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拜喆喆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