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警惕!亚洲已出现猴痘病例

2022-06-25 11:00:23 编辑:陈雯雯 责编:国丹丹

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据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官方消息,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国家先后发现大量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

为保护我国公民健康,中疾控提出相关健康提示。其中提到,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

近日,新加坡、韩国接连报告猴痘境外输入病例。继5月在欧洲、美洲等非流行地区暴发后,这一波猴痘疫情,已在亚洲出现。据@环球网 报道,台湾出现首例猴痘病例。

新加坡发现亚洲首例猴痘病例

新加坡卫生部21日深夜通报一例猴痘病例,为输入型病例,确诊病例是一名42岁的英国籍男性空中乘务员,目前在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接受治疗。卫生部已追踪到13名密切接触者,其将接受21天的隔离观察。

新加坡是今年以来首个报告猴痘病例的东南亚国家,其上一次报告猴痘病例是在三年前。

韩国报告当地首例输入型猴痘病例

6月21日,韩国报告了两例疑似猴痘感染病例。

6月22日,韩国疾病管理厅通报,韩国防疫部门当天确诊了首例输入型猴痘感染病例,一名从德国入境韩国的韩籍人士被确诊感染猴痘病毒。

本月,韩国卫生部门把猴痘列为乙类传染病。当前,包括新冠、霍乱、水痘在内的22种传染病同属这一类。

猴痘病毒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流行,但自上月非流行国家报告猴痘病例以来,欧洲、美洲等地已有30多个国家出现猴痘病例,迄今累计确诊2000多例。

台湾出现首例猴痘病例

据@环球网 报道,台湾出现首例猴痘病例。台“疾病管制署”24日公布台湾首例境外输入猴痘确诊病例,为台湾南部20多岁的男性,今年1月至6月至德国就学,6月16日搭机返台,6月20日出现发烧、喉咙痛等症状,6月21、22日就医,经医生评估后,进行采检及通报,今日确认阳性。

中时新闻网、《自由时报》等台媒24日消息称,台湾首例猴痘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增至19人。

如何预防

(一)个人预防

1、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2、近期已回国和即将回国人员。近期已回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

3、近期计划出国人员。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猴痘疫情,尽早了解猴痘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等。

(二)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

医务人员接诊皮疹病人时,如发现其21天内有猴痘报告病例国家旅居史,需考虑猴痘的可能。在为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时,以及处理病人标本时,应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即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采集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人样本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运送病人样本应确保安全包装,并遵守感染性物品处理指南,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人在医院内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随时消毒。

(三)动物贸易

建议非必要不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加强入境携带、寄递动物检疫,以及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检疫。

来源 :中国疾控动态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